zhízhèng

执政


拼音zhí zhèng
注音ㄓˊ ㄓㄥˋ

繁体執政
词性动词


执政

词语解释

执政[ zhí zhèng ]

⒈  掌管国家政事。

自执政以来。——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执政党。

be in power; be in office; be at the helm of the state;

⒉  掌握国家大权的人。

执政阴沮之。——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
ranking official;

⒊  主管某一事务的人。

person in charge;

引证解释

⒈  掌管国家政事。

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有灾,其执政之三士乎?”
《新唐书·朱敬则传》:“及执政,每以用人为先,细务不省也。”
元 刘祁 《归潜志》卷六:“叔姪相继执政,俱死事,士论所嘉。”

⒉  掌握国家大权的人。

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。”
宋 王安石 《沉内翰墓志铭》:“平居闭门,虽执政,非公事不輒见也。”
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十九:“他一方面愤恨执政的懦弱和卑污,列强的贪残和不义,一方面也痛惜同胞的昏顽和乏力。”

⒊  主管某一事务的人。犹执事。

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“孔张 后至,立于客间。执政御之,适客后。”
杜预 注:“掌位列者。”
《国语·晋语五》:“寡君使 克 也,不腆敝邑之礼,为君之辱,敢归诸下执政,以憖御人。”
韦昭 注:“执政,执事也。”

⒋  宋 金 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。

宋 王辟之 《渑水燕谈录·官制》:“今官制復古,而枢密之职如旧,与三省长官通谓之执政矣。”
《金史·苏保衡翟永固等传赞》:“金 制……右右丞、参知政事,是谓执政。”

⒌  北洋军阀时期的官职名。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, 皖 系军阀 段祺瑞 组织临时政府,任“执政”。

⒍  执正,主持正义。

《后汉书·桓典传》:“是时宦官秉权, 典 执政无所回避。”

国语辞典

执政[ zhí zhèng ]

⒈  执掌政权。

《新唐书·卷一一五·朱敬则传》:「及执政,每以用人为先,细务不省也。」

⒉  掌握政权的人。

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「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,杀子驷子国子耳。」
宋·王安石〈内翰沈公墓志铭〉:「平居闭门,虽执政,非公事不辄见也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执政"的意思解释、执政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后来,溥仪逃至长春,成为了伪满洲执政府的傀儡,他更是对婉容置若罔闻,不闻不问。

2.指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,具有深刻的启示和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3.长期以来马英九一直被看做是一位八面玲珑的执政者,能够毫发无损地度过政治危机。

4.他们从骨子里面把百姓视为臣民,把自己当做大吏,他们的执政动机,更多的是为一己政绩殚精竭虑,为相关的利益集团奔走呼号,为项上的顶戴花翎呕心沥血。

5.党内忧心,两大滩头堡台中、嘉市沦陷,执政版图恐将从浊水溪,一路撤退到大甲溪、大安溪,传统防线全面撤守。

6.百姓不能保有一颗沉稳,安宁,祥和之心的原因,追根究底就在某位执政者巧用新的工具、发明新的知识所造成的。

7.就连过去十年支持改革的执政党在选举时也不得不贬低那些改革。

8.然果使印度折而入于俄,则中国与土耳其亦岂能一日高枕而卧?英之执政知俄之觊觎印度也,早已密为之防。

9.回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,曾经执政的共产党没有一个是被外部暴力所摧毁的,都是因为背离唯物史观和为人民服务宗旨,最终瓦解星散。

10., 在新世纪新阶段,笔者对王稼祥外交思想的管窥蠡测,是为了进一步总结我们党和国家在外交工作上的经验教训,以利于提高我们党和国家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,以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,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