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伪不如拙诚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。
出处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智而用私,不如愚而用公,故曰:‘巧伪不如拙诚。’”
例子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名实》:“人之虚实真伪,在手心无不见手迹,但察之未熟耳,一为察之所鉴,巧伪不如拙诚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qiǎo wěi bù rú zhuō chéng
注音ㄑ一ㄠˇ ㄨㄟˇ ㄅㄨˋ ㄖㄨˊ ㄓㄨㄛ ㄔㄥˊ
繁体巧偽不如拙誠
感情巧伪不如拙诚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巧诈不如拙诚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怪诞不经(意思解释)
- 床上安床(意思解释)
- 反复无常(意思解释)
- 物尽其用(意思解释)
- 斗方名士(意思解释)
- 掉舌鼓唇(意思解释)
- 富贵不淫,威武不屈(意思解释)
- 论黄数白(意思解释)
- 蠢蠢欲动(意思解释)
- 损人不利己(意思解释)
- 年少无知(意思解释)
- 慌里慌张(意思解释)
- 遁入空门(意思解释)
-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(意思解释)
- 古色古香(意思解释)
- 巧上加巧(意思解释)
- 发号施令(意思解释)
- 拔苗助长(意思解释)
- 死不开口(意思解释)
- 生拉硬扯(意思解释)
- 平心而论(意思解释)
- 交臂历指(意思解释)
- 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(意思解释)
- 如出一辙(意思解释)
- 凌云之志(意思解释)
- 意料之外(意思解释)
- 进进出出(意思解释)
- 叫苦不迭(意思解释)
※ 巧伪不如拙诚的意思解释、巧伪不如拙诚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| 一旦掌了权,就发号施令,指手画脚。 |
烽火连年 | 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。比喻战火或战争。指战火连年不断。 |
望风扑影 |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,没有目标。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。 |
死要面子 |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。 |
蠢蠢欲动 | 蠢蠢:爬虫蠕动的样子。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。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;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。 |
鉴影度形 |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。 |
说一不二 | 指说话算数;说了就不更改。 |
胆寒发竖 | 形容恐怖之极。 |
兵荒马乱 | 兵、马:指战争;荒:荒乱。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。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;混乱的情景。 |
时易世变 | 时代变迁,世事也不一样。 |
触目皆是 | 触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见到的都是。 |
聊以自慰 | 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 |
行不顾言 | 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|
逆来顺受 | 逆:不顺;顺:顺从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生死有命 | 生死;生存和死亡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。指事势所至、人力不可挽回。 |
己溺己饥 |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满招损,谦受益 | 自满会招致损失,谦虚可以得到益处。 |
作壁上观 | 壁:壁垒;营寨周围的高墙。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。比喻从旁观望;置身事外。 |
女扮男装 | 女子穿上男装,打扮成男子的模样。 |
钿合金钗 | 钿盒和金钗,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。 |
半夜三更 | 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颠倒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对的;其是:他自己认为是对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动不一致。 |
散带衡门 |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生知安行 |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。 |
过门不入 |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职守,公而忘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