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耻教战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教导士兵作战,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,因而能够奋勇向前,杀敌取胜。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明耻教战,求杀敌也。”
例子《魏书·张普惠传》:“文武之道,自昔成规;明耻教战,振古常轨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míng chǐ jiào zhàn
注音ㄇ一ㄥˊ ㄔˇ ㄐ一ㄠˋ ㄓㄢˋ
繁体明恥教戰
感情明耻教战是中性词。
用法连动式;作谓语;用于带兵等方面。
英语train people to know what is shameful and therefore fight bravely on the battlefield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本位主义(意思解释)
- 坚强不屈(意思解释)
- 用心竭力(意思解释)
- 斗方名士(意思解释)
- 杀手锏(意思解释)
- 诛求无度(意思解释)
- 暮史朝经(意思解释)
- 漏洞百出(意思解释)
- 疙里疙瘩(意思解释)
- 敏而好学(意思解释)
- 年少无知(意思解释)
- 蝶粉蜂黄(意思解释)
- 连编累牍(意思解释)
- 朝令夕改(意思解释)
- 饮水思源(意思解释)
- 官僚主义(意思解释)
- 十羊九牧(意思解释)
- 危急关头(意思解释)
- 纷乱如麻(意思解释)
- 度己失期(意思解释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释)
- 水中捞月(意思解释)
- 令人满意(意思解释)
- 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(意思解释)
- 珍楼宝屋(意思解释)
- 胡子拉碴(意思解释)
- 白首之心(意思解释)
- 亡命之徒(意思解释)
※ 明耻教战的意思解释、明耻教战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一本正经 | 正经:庄重;正派。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。 |
戒骄戒躁 | 戒:警惕;防备;躁:性急;警惕骄傲;防备急躁。 |
四书五经 | 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 |
草菅人命 | 菅:一种多年生的茅草;泛指野草、杂草。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;随意加以摧残。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;任意残害人命。也作“草菅民命。” |
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 |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同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”。 |
成竹在胸 | 成竹:现成完整的竹子。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。 |
古色古香 | (陈设、器物或艺术品)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。古香: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。 |
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
顾影弄姿 | 顾影:看着自己的身影;弄姿:做出各种姿态。对着自己的身影,做出各种姿态。形容卖弄身形,自我欣赏。 |
海底捞月 | 也作“水中捞月”、“海中捞月”。捞:捞取。从海中捞月亮。形容做事白费力气;根本达不到目的。 |
雨散风流 | 比喻离散。 |
绊脚石 | 绊脚的石头,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。 |
死不开口 | 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
钿合金钗 | 钿盒和金钗,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。 |
平心而论 | 论:说。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;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。 |
分工合作 | 众人各司其责,共同从事工作。 |
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凌云之志 | 凌云:高入云霄的志气。形容远大的志向。 |
心小志大 | 办事小心,抱负远大。 |
移日卜夜 | 指昼夜相继。 |
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连声叫苦。 |
以夷制夷 | 夷: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。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;使其相互冲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
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 | 剐:古代酷刑,割肉。比喻再难的事,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。 |
光怪陆离 | 光怪:奇异的光彩;陆离:色彩繁杂。形容奇形怪状;五颜六色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。 |
腾声飞实 | 传扬名声与功业。谓使名实俱得传扬。 |
亡魂失魄 | 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