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东补西的成语故事


移东补西

拼音yí dōng bǔ xī

基本解释用之方面的钱、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。比喻只求暂时应付,不作长久打算。

出处唐·陆贽《论裴延龄奸蠹书》:“移东就西,便为课续。取此适彼,遂号羡余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移东补西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移东补西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捻神捻鬼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!”
鼠凭社贵 南朝 梁 沈约《恩幸传论》:“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藉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。”
处之泰然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贤哉!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”宋 朱熹注:“颜子之贫如此,而处之泰然,不以害其乐。”
遗形藏志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赶尽杀绝 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:“黄天禄上马,提枪出营,见余化曰:‘匹夫赶尽杀绝,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禄!’”
学而不厌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飞檐走壁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6回:“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。”
生死有命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生死有命,修短素定,非彼药物,所能损益。”
国泰民安 宋 吴自牧《梦梁录 山川神》:“每岁海潮太溢,冲激州城,春秋醮祭,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。”
共商国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