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质彬彬的成语故事


文质彬彬

拼音wén zhì bīn bīn

基本解释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。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。彬彬:配合谐调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文质彬彬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文质彬彬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变幻无常 明 蔡羽《辽阳海神传》:“气候悉如江南二三月,琪花宝树,仙音法曲,变幻无常,耳目应接不暇。”
斗筲之人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”
一手遮天 唐 曹邺《读李斯传》诗:“难将一人手,掩得天下目。”
倒背如流 郭沫若《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》:“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。”
勤俭节约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一章:“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,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。”
失败是成功之母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,失败是成功之母。”
七搭八扯
又红又专 邓小平《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》:“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、热爱社会主义,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,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,作出了成绩……就整个说来,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。”
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
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这事情应难、应难造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