曳兵弃甲的成语故事


曳兵弃甲

拼音yè bīng qì jiǎ

基本解释拖着兵器,丢掉铠甲。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。

出处陈毅《过汾河平原》诗:“丘貉古今同一概,曳兵弃甲暗投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曳兵弃甲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曳兵弃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吠影吠声 清 梁启超《管子传》第一章:“而后之陋儒,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,乃反吠影吠声。”
博学多闻 《文子 精诚》:“虽博学多闻,不免于乱。”
杀人不眨眼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11卷:“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?”
流离琐尾 《诗经 邶风 旌丘》:“琐兮尾兮,流离之子”。
苦中作乐 宋 陈造《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》自注:“宰云:‘吾辈可谓忙里偷闲,苦中作乐。’”
吉星高照 陈残云《热带惊涛录》:“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,带有‘吉星高照’之意。”
不折不扣 茅盾《子夜 一》: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!”
讴功颂德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
同病相怜 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胸有成竹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