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所自处的成语故事


在所自处

拼音zài suǒ zì chǔ

基本解释处:安排。人处世应该争取有利的环境。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,使自己适应环境。
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于是李斯乃叹曰:‘人之贤、不肖,譬如鼠矣,在所自处耳!’”


在所自处的典故

秦朝大臣李斯年轻时上厕所见到老鼠争吃蛆吃,见到人来后仓皇逃跑,到官仓时见到老鼠们正在细嚼慢咽,根本不理会人。李斯不由感慨万分,同是老鼠竟有天壤之别,生活的环境不同,爬上去为贤者、君子,沦落下层的就是愚民、小人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在所自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眼空一世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腹饱万言,眼空一世。”
同病相怜 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色飞眉舞 清·杨复吉《梦阑琐笔·蔡涛》:“蔡曰:‘步月山坞,忽闻清音,令人色飞眉舞。’”
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《异苑 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
长命富贵 《旧唐书 姚崇传》:“经云:‘求长命得长命,求富贵得富贵。’”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
半路出家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《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》:“来书十读,不忍释手,真挚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
万里长城 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,俄尔间引饮一斛,乃脱帻投地,曰:‘乃坏汝万里长城!’”
暴取豪夺 宋 苏轼《策断上》:“国用不足,则加赋于民,加赋而不已,则凡暴取豪夺之法,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