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龙伏虎的成语故事


潜龙伏虎

拼音qián lóng fú hǔ

基本解释潜藏的蛟龙,潜伏的猛虎。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。

出处明·何文焕《双珠记·西市认母》:“今日里笔生香,冠礼闱,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潜龙伏虎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潜龙伏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锲而不舍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掉以轻心 唐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。”
到此为止 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叹口气:‘完了。到此为止。’”
色中饿鬼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一个字便是僧,两个字是和尚,三个字鬼乐官,四字色中饿鬼。”
燕雀安知鸿鹄志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进锐退速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其进锐者,其退速。”
妻儿老小 明 梁辰鱼《浣纱记 见王》:“你一向远出,可速与妻儿老小相聚。”
常年累月 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一章:“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、官灾、绑票、械斗。”
妻儿老少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9卷:“引了妻儿老少,和刘青等心腹三十余人,径投望江县天荒湖来。”
敢不承命 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吾君子顺先典,贶某重礼,某不敢辞,敢不承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