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荒而走的成语故事


落荒而走

拼音luò huāng ér zǒu

基本解释指离开战场,向荒野逃命。形容战败逃命。

出处元 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三折:“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,我便落慌而走。”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三十一回:“玄德见势危,落荒而走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落荒而走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落荒而走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连绵不绝 明·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神惠记》:“往余再丧妻,四丧子,复丧妹,最后丧母,连绵不绝。哭泣悲伤,五衷菀结。”
德重恩弘 唐·韩愈《袁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显荣频烦,称效寂蔑,又蒙赦其罪累,授以方州,德重恩弘。”
物尽其用 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这倒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两全其美。”
取长补短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
自己人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人之间,什么臭架子、坏脾气都行;笑容愈亲密,礼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
疑邻盗斧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说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邻之子。视其行步,窃斧也;颜色,窃斧也;言语,窃斧也;动作态度,无为而不窃斧也。”
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
鼻青脸肿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4回:“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,趁着军官作下揖去,不能防备,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。”
半路出家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