刍荛之言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话。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。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
出处《诗经 大雅 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
例子巧匠何曾弃樗栎,刍荛之言或有益。(宋 李清照《上枢密韩肖胄》诗)
基础信息
拼音chú ráo zhī yán
注音ㄔㄨˊ ㄖㄠˊ ㄓ 一ㄢˊ
繁体芻蕘之言
感情刍荛之言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
近义词刍荛之见
反义词远见卓识
英语shallow remark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灯蛾扑火(意思解释)
- 人才济济(意思解释)
- 想望丰采(意思解释)
- 绰有余裕(意思解释)
- 如臂使指(意思解释)
- 动荡不定(意思解释)
- 旁征博引(意思解释)
- 云天雾地(意思解释)
- 牝鸡司晨(意思解释)
- 反老还童(意思解释)
- 学而不厌(意思解释)
- 惹事生非(意思解释)
- 亲上成亲(意思解释)
- 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(意思解释)
- 囚首垢面(意思解释)
- 国泰民安(意思解释)
- 牛刀小试(意思解释)
- 一条龙(意思解释)
- 知往鉴今(意思解释)
- 胡支扯叶(意思解释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释)
- 乐以忘忧(意思解释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释)
- 显亲扬名(意思解释)
- 坐以待毙(意思解释)
- 一刹那(意思解释)
- 惴惴不安(意思解释)
- 可有可无(意思解释)
※ 刍荛之言的意思解释、刍荛之言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名士风流 |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。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。 |
新仇旧恨 | 新仇加旧恨。形容仇恨深。 |
举重若轻 |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。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。 |
杨柳依依 | 杨柳:古诗文中杨柳通用,泛指柳树。依依:轻柔的样子。古人送行,折柳相赠,表示依依惜别。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。 |
敏而好学 | 敏:聪明。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。 |
来踪去迹 | 踪、迹:脚印。来去的踪迹;指人、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。 |
仁义道德 |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。 |
经纬天下 | 经,纬:治理。指治理国家。 |
不攻自破 | 不用攻击;自己就破灭了。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;就露出破绽;站不住脚了。 |
不得而知 | 得:能够。无从知道。 |
性急口快 | 性子急,有话就说。 |
进锐退速 | 锐:迅速。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。 |
尘外孤标 | 尘外:世外;孤标:孤立的标志。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。 |
漫不经心 | 漫:随便;不受约束;经心:在意;留心。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;随随便便;不在乎。 |
融会贯通 | 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 |
文治武功 | 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
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面有难色 |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 |
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散带衡门 |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。 |
公子哥儿 |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,不务正业的子弟。 |
臭名昭著 | 名:名声;昭著:显著;明显。坏名声谁都知道。 |
意料之外 | 没有想到的。 |
斗转星移 | 北斗转换了方向;星辰移了位置。形容时间的流逝;岁月的变迁。斗:北斗星;星:星辰。 |
刚愎自用 | 刚:强硬。愎:固执;任性。刚愎:倔强固执;不接受别人的意见。自用:自以为是。固执任性;自以为是。 |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
拨乱济危 | 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亦作“拨乱济时”。 |
屦及剑及 | 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人奋发兴起,行动果断迅速 |